农民工都老了!工程以后谁来干?(深度好文)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17.09.22
建筑、运输等行业工作又苦又累,年轻人越来越少,活跃在这些行业的多是50岁以上的“老人”。这一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群体,却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或存钱养老而漂泊在外。
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,高龄农民工是一个身处于夹缝之中、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。无论保安大哥还是保洁阿姨,据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,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仅占38%,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16.7%。
当整个社会还在纠结于延迟退休政策时,老年农民工群体则无声地演绎着“延迟退休”的苦与累。如今国内不少地方都明令“严禁60岁以上农民工一线作业”,但老年农民工的人数却一再冲高,归根到底,未富先老是根本原因。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,挣钱不仅仅是为了养老,也是为了养家。
根据《中国青年报》2012年7月12日的报道,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《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》中显示,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,城镇达到84.7%,每人月均退休金1527元;农村只有34.6%,每人月均养老金仅74元。
而在澎湃新闻名为《上亿老年农民工,他们的养老谁来管》的报道中指出,就中国而言,2.73亿的农民工大多数正是在从事这样一些低报酬、没福利、无保护的“穷忙”工作或“转包”工作。无论血汗工厂还是建筑工地,无论保安大哥还是保洁阿姨,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显示,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农民工仅占38%,参与养老保险的仅占16.7%。因此,当许多老一代农民工为中国城市建设贡献了二十年后,突然发现原来没有购买过社保,无法在城市退休,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又仅仅只有每月80元的杯水车薪,就算家里有几亩责任田,但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而人多地少、种田不赚钱的状况,迫使众多高龄农民工不得不留在每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里,继续奋斗到终究将扛不动钢筋、挑不动砖瓦的那一天。
高龄农民工是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,一个身处于夹缝之中容易被忽视的群体;中国人最忧心的未富先老的挑战已经先一步在农民工群体中显现;高龄农民工现象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制度原因,也许暂时难以从根源上化解,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作为。
如果改变不了老人们还要继续工作的现实,那至少也要在他们工作的当中,给予更好的待遇和保障,如何调整、落实养老保险政策,使之能够惠及每一位曾为中国经济洒过汗、出过力的普通劳动者,这才是中国式养老问题的当务之急。
扫一扫
感谢您的关注!
扫一扫
了解更多信息!